公元1141年,宋高宗赵构为了与金国达成《绍兴和议》,在政治斗争中,冤杀了岳飞父子,最终以称金国为“父”,自己为“子”的方式,摆脱了与金国的战斗,得以安心享受当时的权力。作为交换,金国将宋徽宗等人遗骸送还给宋朝,其中包括宋徽宗的棺椁,这成为宋金和议的一个重要条件。
然而,当宋徽宗的棺椁被送回临安时,宋高宗却不允许打开棺材。原来,棺内的内容,宋朝人恐怕再也不敢去看。说起宋徽宗的死,他的罪责可谓重大。正是他一手导致了北宋乃至整个汉族的灾难——靖康之耻。
回顾历史,公元1125年,金国大将完颜宗望带领军队进攻宋朝。由于当时宋朝的武备疲弱,金兵几乎一路畅通无阻,最终杀到宋朝的都城汴京(今河南开封)。但汴京的城墙坚固,内有充足的粮草,民众愤怒,士兵们誓死捍卫家园。就在这样的时刻,宋徽宗却选择了退位,自己和家族逃亡。年仅十八岁的宋徽宗将国家交给了无能的宋钦宗,而后带着家族四散逃亡。
展开剩余80%宋钦宗本来一直被父亲冷落,胆小如鼠,在危机时刻,他完全不知该如何应对。当金军逼近时,他甚至下令处决了一位发射火炮的士兵,担心激怒金国。临近国家灭亡时,他决心投降,付出了高昂的赎金,并将亲王和宰相作为质子,才终于迫使金军撤退。
但宋徽宗并未因此放过他,反而在金军撤退后,开始向宋钦宗夺权,甚至在靖康之耻发生时父子两人发生争斗,导致了混乱,军队失去了指挥,最终惨败。为了能赶走金军,父子俩不惜掏空国库,付出巨额的赎金,甚至为金国献上年轻女子。
然而,金军并未放弃侵略,最终宋徽宗带着他的家族和忠臣百姓共一万五千人被俘北上,途中遭受了金军的虐待。金人对待他们如同对待牲畜,百姓和宋朝宗室几乎半数在路上死去。面对这些惨状,宋徽宗却屈辱地向金国俯首称臣,宁愿全家被剥光衣服,裹上羊皮,跪拜金国宗庙,也不敢反抗。
与此对照,张叔夜、李若水等忠臣宁死不屈,甚至宋徽宗的妃子王淑仪也为保持清白自刎。唯有宋徽宗父子活得极其低贱,不仅自己屈膝苟活,还曾多次用自豪的瘦金体向金国献上感谢的文书,金国故意将这些信件送到宋金边境,百姓看到后无不愤怒。
宋徽宗的死直接导致了宋朝的严重内乱,岳飞等忠臣被冤杀,宋朝失去了最后的希望,最终不得不屈膝投降。此时,作为和议的一部分,宋徽宗的棺椁被送回。然而,尽管这具棺椁回到了临安,宋高宗等人却没有一个敢打开它。
按理说,作为前任皇帝,宋徽宗死后应当由儿子和臣子检验尸体并给他一个风光的葬礼,但实际上,大家都知道棺中十有八九不可能是宋徽宗的尸体。宋徽宗死于1135年,而当时宋金两国仍在激烈战争中,金国怎么可能会把宋徽宗的尸体送回来?金国对他作为敌方前任君主并不尊重,甚至可能将他的尸体处理得极其恶劣。
尽管宋高宗心知肚明,还是不敢开棺,他深知若是揭开棺盖,发现尸体是假的,那么自己不但会面临巨大的政治风险,可能还会失去皇位。为了避免这样的麻烦,朝中一些精明的臣子提出了一个巧妙的建议:“既然已过去这么多年,先帝的尸体也无从惊动,不如将他安葬,速速处理。”宋高宗心生佩服,采纳了这个建议,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以此安抚百姓,并顺利将宋徽宗的“棺椁”安葬在陵寝。
然而,事实的真相却始终没有暴露。直到多年后,随着元朝的建立,宋朝的皇陵遭到盗掘,最终由恶僧杨琏真迦揭开了这一谜团。杨琏真迦是个惯于盗墓的恶僧,最终他在宋徽宗的陵寝中发现,棺内并没有尸体,而只是一块腐烂的木头。这一发现震惊了整个天下,宋高宗当年竟然将父亲的尸体遗骸瞒天过海,骗得了所有人的信任,甚至年复一年地为这根腐木祭祀。
虽然这件事揭开了宋徽宗的最终下场,但其实在当时的背景下,宋高宗做出这样的决定并非完全没有道理。面对强大的金国,宋朝弱小,倘若真相被揭露,他不仅失去了名声,还可能带来更为惨重的后果。无论如何,作为一国之君,他所做的“瞒天过海”最终成为了这一段悲剧历史的象征。
从一个辉煌的皇帝到国破家亡,宋徽宗的一生充满了讽刺与悲凉,最终连同父亲的尸骨都未能归乡,棺椁中的“朽木”更是象征着他所带来的巨大灾难。
发布于:天津市